未来社区智慧赋能的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上城区的实践观察|之江策
导 语
未来社区建设数字化智慧赋能的政策目标,与社区作为团结与合作的共同体之间有着内在的张力。社区的陌生人情境与居住分隔,与数字化替代人工的智慧,带来的可能是共同体建设的难题。上城区以未来社区的智脑平台、智慧管家平台与线上线下互动的技术路向,在城区鼓励探索数字化智慧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多类型个案,为未来社区建设智慧赋能多层复合型共同体发展的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未来社区数字化的智慧赋能需要扎根到街道-社区的基层空间,向多层空间建构复合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是面向社区增强联结互动的治理共同体。
正 文
(约8000字)
2019年3月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出台,6月全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公示;截止2022年5月,全省已推动未来社区创建工作五个批次,全省省级未来社区创建项目,总数达到了467个。依据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方案的“139”理念,未来社区是以美好生活的一个核心目标,以人本化、生态化与数字化为三维价值坐标,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的智慧化发展为路向的社区发展模式。未来社区寄寓美好生活的憧憬,然而实践的诸多难题之一是,社区作为古老的共同体的命题,如何与数字化技术支持的现代化未来发展模式相契合?尤其是很多老旧城区,如何能够借力数字化的智慧赋能,使社区成长,具有美好生活共同体的治理逻辑?这是未来社区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维度。杭州市上城区在探索美好社区共同体和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从老旧小区的实际布局出发,有效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探索,一定程度上,积累了数字化技术支持的未来社区发展,赋能复合型社区共同体建设的经验。本文试图梳理这一经验中所蕴含的数字化智慧赋能未来社区复合型共同体的策略。
1
未来社区智慧化与共同体建设内在张力
未来社区数字化智慧场景建设如何强化社区作为共同体的社群合作与团结?两者并非必然契合相互支持,而有着相互间的内在张力。
(一)未来社区数字化智慧技术面向共同体难题
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方案,区分了未来社区建设的改造更新类和规划新建类两种政策类型,发布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参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统一制定了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的33大类的约束性与引导性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试点方案强调数字化精益管理,依托政府政务和基层治理四平台,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大纲则明确数字化智慧赋能社区服务体系与治理模式;指标体系明确需要建构数字化智慧平台,整合优化社区服务与治理。未来社区的试点方案、大纲和指标体系,明晰了数字化技术推进未来社区更有智慧的政策方向,然而,现有政策并未阐明不同类型的未来社区,尤其是面向诸多需要改造更新的老旧社区,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嵌入,实现有效更新改造,维持社区共同体的合作与团结,进而实现社区治理品质的提升?
作为规划新建类未来社区,上城区始板桥社区是杭州市首批创建未来社区的7个社区之一。未来社区试点确定后,为使始板桥符合未来社区无缝服务衔接,和人本生态的邻里共同体的美好生活蓝图能够落地实施,上城区设计了始板桥未来社区一脑多站空间分布、协同分时共享资源的智慧治理方案。(1)建设社区智脑。以协同的社区智脑系统,建设多站多空间资源的智慧联结,促成社区资源协同与分时调度和共享,达到高效利用的目标。(2)建设智慧平台与管家的服务模式。创新智慧化服务平台,提供物业、安防、养老等社区信息化服务载体与工具,通过精益化数据赋能,提供精准匹配的社区服务;并使居民权益代表者、协调者、资源链接者,和社区商业服务串联者,通过智慧平台协同合作,成为居民服务需求的贴心管家。(3)建设线上与线下联结的场景与过程。借力多元智慧系统与平台,创设线上平台与线下居民行动联结的场景与过程,使智慧技术能够在社区服务-效率智能功能创设的基础上,促成社区认同与团结的智慧化共同体得以成长。然而,难题则在于,作为规划新建类未来社区,按照申报方案,始板桥未来社区改造工程2020年初始建,计划2022年初步建成,2023年智慧社区共同体实体运行。如何在始板桥社区实际运行之前,使得这些数字化技术规划能够在实践中验证?上城区的实践策略是,不以申报试点社区为限制,而在城区社区治理实践中,鼓励数字化技术支持社区智慧治理的创新,试图从城区社区治理数字化技术创新的实践中,汲取未来社区共同体智慧治理的经验,回应城区未来社区发展的难题;也为城区范围内各种类型的社区,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开启数字化技术智慧赋能社区共同体的探索之旅。
(二)社区共同体与未来社区技术治理间的内在张力
未来学的研究视域中,未来意味着新技术形式促成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和权力转移的系统性变迁,未来被赋予了新技术冲击下,社会行动场景全方位变革的内涵。新世纪以来大量涌现、关注智慧社区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成为未来社区观察较早的直接渊源:信息技术促成社区物业与公共服务变革,互联网突破时空场景限制,物联网与信息平台使得政务、商务与民生服务,无缝隙递送到社区生活空间,使得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未来繁荣有了确定性的技术支持。未来学的核心关切,是未来社区建构的技术动因及其变革取向,智慧社区的观察则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智能化的支持,看到社区走向未来的路径。因而,现有研究,在理论上已有的共识性判断是,未来是技术支持的智慧社区,未来社区是以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社区智能化应用为关键性动力,探索经由智慧化支持,推进全面可持续社区发展的策略取向。
然而,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研究,却并未如上述研究,毫无保留地表达对未来社区数字技术的乐观,而是看到社区治理与社区技术治理的内在张力。经典的社区研究强调,社区是基于自然的本质意志的邻里社群,是从亲密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诚挚结合与团结的共同体;是建立在“过去”或传统基础之上,传承乡土礼俗与承载共同精神的封闭性地域人群。经典的理论研究之后,社区作为亲密与封闭的地域性人群结合的共同体,曾被认为是基于自主判断的选择意志,需要要时时面向“未来”的技术分工的现代社会发展的挑战。面向现代技术分工社会带来的工作场景与居住地的分离,陌生人居住的疏离等离散性力量,以及技术为王的社会进程与传统充满着内在紧张的现实,社区共同体一度在社区消失论的论断中,被放置在现代技术社会发展的对立面上,在现代社会城市化与工业化未来前景的映射中成为格格不入的事物。
然而,研究者也有发现,现代社会高度流动性与技术分工背景中,亲密性地域共同体的整合功能与延续发展尽管受到挑战,社区共同体的归属认同与团结精神,仍然是社会发展与成员保护的重要依据。社区保存论者则看到现代都市社会情境中社区共同体的共生形态:人性本善,乐于群聚,亲密邻里社群生活与共同体自治,仍是都市基层社会生活展开的有形边界与载体。社区解放论者真正捍卫了社区共同体的未来价值:在松散结合,空间分散、分支分层的现代都市社会的网络结构中,仍需要创制友善互助、包容合作和社群认同与团结的社区共同体精神,借力都市社会技术创新支持,应对群体生活的现实问题与未来挑战。
社区解放论为未来社区智慧化发展研究,强化了共同体的观察视角,未来社区的智慧化发展仍须依托社区共同体精神;面向信息技术的社会发展情境,未来社区需要有基于团结与认同的共同体精神的未来能力解放,使社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未来社区智慧化发展,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建构智慧社区的服务网络,较早达成的是服务效率解放的未来社区发展路向的共识,即替代人工服务,以信息技术手段精准回应社区需求,有效解决社区问题。这种替代人工的智慧化赋能方向,并未阐释未来社区如何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运用的智慧化发展,同时也实践社区共同体的精神,回应上述陌生人居住、居住地与工作地相对隔离等现代技术困境的内在张力?这些需要面向未来社区智慧化发展的实践案例中,进一步地做具体的观察与分析。
2
智慧赋能未来社区复合型共同体治理
杭州市上城区,全区面积122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204个社区,常驻人口132万,户籍人口84万。上城区是“新中国第一居委会”诞生地,新千年伊始便探索信息技术网络支持社区治理。2018年始,上城区颁行系列文件,推动“美好社区建设”行动计划。在杭州数字治理与城市大脑建设全面推进过程中,上城区申报智慧社区省级实验区,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在市域层面的信息与数据共享,统一地址库与市域信息数据查询与服务系统对接,完善城区数字一张网,强化网格信息化工作,开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社区应用场景,融入市域数字共享网络,与市域宏观场景智慧赋能融为一体,提供共性与个性需求的服务,并面向微观社区空间,建构服务与治理的共享联结。上城区将美好社区体制制度创新,与推动城区街道社区数字治理与智慧赋能的技术相结合,建设城区美好社区治理共同体,增强了城区社区治理活力。全省未来社区试点工作推进以来,上城区则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智慧赋能推进未来社区发展的工作,以智慧赋能为城区社区探索未来治理共同体的发展。
1.数字化平台智慧联结居民的生活空间。上城区强化街道数字平台向居民生活空间的服务联结,建构起城区-街道-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信息共享与服务联动共同体。以南星街道“智慧南星”一体化数字网络平台为例。该街道数字平台整合智慧党建、基层治理四平台、维稳信息、雪亮工程、社会舆情、智慧消防、智慧城管等七大模块,面向辖区8个社区“一口接进、一屏统览、共享应用”,实现信息整合、系统归集、分析研判等智慧共享。平台系统集视频监控、消防预警、语音调度以及视频会商等功能于一体,建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数字驾驶舱模块,并将相应人员、设备与资源,基于地图可视化,能够第一时间诊断社区生活场景的事件信息,有序开展应急响应,回应社区居民生活诉求。同时,街道鼓励社区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和软件,使平台系统更深入地向社区生活空间有效延伸,鼓励居民参与,提供有效服务。白塔岭社区开发“微连心”应用程序,一面与“智慧南星”数字网络信息联动;另一面,可以发布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和志愿参与的信息,借力线上平台激活居民线下场景丰富的服务与参与行动;并且,也通过居民“报事”功能,使居民发现矛盾纠纷、生态环境、消费安全、城市管理、便民服务等事务,并通过申报、共享和参与,便捷而有效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治理行动。
2.社区智脑与管家平台智慧化服务。上城区推进社区智慧平台与数字场景建设,建设智慧共享的社区共同体服务与治理空间。以清波街道的社区智脑为例。街道层级建设起智慧中台平台,向上可无缝对接市区政府城市大脑和数字化平台服务运行,向下则在街道辖区5个社区分别建设响应中台的社区智脑,适时统筹协同辖区资源与治理行动。智脑平台设置党建服务、就业、企退、双拥业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求助等16大类服务模块,联通数据库并面向社区服务生成和更新实时数据。同时,智脑平台的智能化充分体现在“AI小清回访智能管家”,和“AI小清咨询智能管家”两套智能语音服务系统上。“AI小清”作为清波街道智能语音形象,通过街道和5个社区的智脑系统与居民实时互动并传递服务,以面向居民的实时交互的语音对话功能,提供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在充分的数据库支持下,“回访智能管家”系统能够提供居民慰问关怀、信息登记、政策下达、满意度调查、人口普查、信息核实等主动式服务;“咨询智能管家”则能够根据个性需求,实现24小时接受居民的咨询、答疑、建议及预约等工作。
3.智慧微平台促成多元主体联结。上城区美好社区智慧治理的探索,还通过智慧微平台促成多元主体联结参与,建设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社群参与的共同体。小营街道老浙大社区整合社区微信群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微信小程序“浙益家”、“比邻汇”等平台资源,建设社区“比邻汇e平台”体系,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社区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注册,社会组织与社区商家入驻,建设多彩公益联盟。透过智慧微平台,接入社区文化家园、公益课堂、助医保健、众筹集市、比邻共享等线下实体服务活动,使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与社区商家服务借力平台,联动互补,提升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群体,对社区事务的知晓度和兴趣,从而使这些活动的线下场景有更多居民参与。同时,通过建立公益参与的“志愿服务-积累公益积分-公益积务兑分换服务或商家公益礼品券”的线上机制,形成社区事务协商参与的可持续动力。杭州市上城区护佰岁养老服务中心则在南星街道白塔岭等4个社区,开发微信小程序,建设“安享银龄”养老智慧平台,为服务对象建立线上健康档案,并通过平台注册与在线信息发布,促成居民、社工和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联动,实现健康信息家庭成员共享,知识讲座、保健服务、志愿培训的线上资源与线下服务密切结合;同时也建立志愿时数积分兑换机制,鼓励社区低龄老人参与社区健康保健、为老与养老护理服务。智慧微平台,使得线上线下互动的模式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得以强化,共享共治的参与,使得社区呈现出共同体的合作与团结的氛围。
3
智慧赋能未来社区复合型共同体策略
上述数字化智慧赋能的技术路径,与始板桥未来社区建设的社区智脑、管家智慧平台、和线上线下互动的基本格局一致,为老城区社区以数字化智慧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推进未来社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共同体是拥有诚挚团结与互动合作精神的共同生活社群。上城区探索数字化智慧赋能社区服务与治理实践,创新街道、社区和社区微观的赋能场景,推动数字化智慧赋能载体与机制创新,拓展居民参与,将城区数据与信息共享扎根到社区微观治理场景;透过数字与智慧治理技术,在城区建构起多层复合型社区服务与治理共同体,为市域社会治理激发源自社区单元的社会行动活力;这些都为城区未来社区的试点建设,走向智慧赋能的复合型未来社区共同体,提供了经验策略的有益借鉴。
1.数字化智慧赋能增强多层复合联结功能。数字化智慧赋能市域和城区信息共享与服务递送效率,需要落地在社区微观生活场景,并需要促成居民参与和及时互动,建构共同参与行动。上城区在美好社区与智慧社区建设,把市域和城区公共服务平台,和相应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透过街道、社区和社区内部社群的数字化载体与机制建设,把政府服务提供者和社区居民联结起来,建立起城区区级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社区内部组织、乃至居民社群等,多层次主体间互动协同的联结路径,使数字化智慧赋能效率,透过增强多层行动主体协同行动的联结功能,而落地到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现场。因此,上城智慧社区的经验里,数字化信息技术不仅是服务与信息递送的载体,而且是增强多层互动和复合联结功能的,面向社区服务与治理的参与协同机制。
2.街道数字化智慧赋能的多元枢纽联结。上城区美好社区与智慧社区建设,充分激发街道层级的数字化赋能创新,强化街道层数字平台面向社区服务与治理承上启下的枢纽联结作用,支持多层复合参与协同机制建构的多元互动。上述南星街道的“智慧南星”,和清波街道的智慧中脑,都是立足街道辖区内社区服务与治理的多元需求与资源情境,强化特定的数字赋能应用场景与模块开发。从南星与清波街道的智慧赋能逻辑可以看到,前者通过技术整合建构起全场景可视化地图,支持面向社区情境的即时性联动与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回应;后者则通过数据库支持的仿真交流与互动,以人工智能的亲和与便捷,面向社区居民传送定制化与个性化兼容的服务。街道层智慧化数据平台与智脑技术发挥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联结社区空间,密切了街道社区的信息共享与服务互动,增强了街道社区之间多元行动主体的团结与合作认同感,建构起街道范围社区治理与服务共同体。
3.社区数字化智慧赋能的多元个性联结。数字赋能与智慧治理的服务效率,最终需要在社区空间落实,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上城区美好社区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街道层的数字平台,如“智慧南星”与“AI小清”,都在社区层延伸建立对应平台,建立街道数据库或智脑平台与社区的联结互动,将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网格主体纳入到平台运行和社区服务的联动结构;街道与社区的合作联动,在智慧技术赋能中更加密切,街道范围的社区治理与服务共同体认知与行动得以确立、巩固和强化。同时,智能化的服务过程,使社区社会工作者更清晰地了解居民需求,及时捕捉个性化需求差异,引导居民的服务参与,强化了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者为联结点的社区合作互动关系,社区作为服务与治理共同体的功能也得以提升。社区智慧微平台,如“微连心”、“比邻汇e平台”和“安享银龄”等平台,面向社区邻里、楼栋、小区、网格等微结构单元的现实载体,建立数字平台的信息联结,建构起社区邻里与社群多形态的线上线下交流与互动,并激发起社区志愿精神和邻里情谊,凝聚社区微场景中的多重形态的个性化的邻里社群共同体。社区空间多重形态的数字化智慧赋能载体,发挥多元个性化的智慧赋能的联结功能,促成多层次的协同行动的共同体,拓展了多元主体的联结互动与居民参与,使居民在参与中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
4.城区多层联动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联结。上城区美好社区与智慧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可见,智慧赋能社区服务与治理,需要探索多层数字化平台的优化分布,而实质则是建构城区多层联结的复合型社区服务与治理共同体。上城区美好社区智慧化赋能,呈现了城区多层复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形态。(1)城区社区服务与治理的信息与资源统筹共同体。城区综合性数字平台基础上,推动了街道枢纽性支持与社区个性化联结的智慧赋能,建构起城区包容多重主体、多层智慧化治理的城区社区治理信息与资源统筹联动共同体的多层联结的结构,多层复合智慧协同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在城区数据库平台、街道数据平台与智脑、社区数据平台与智脑和社区微场景智慧化平台的技术应用与服务传递中,实现城区范围内的主体、技术与信息资源协同整合,同时也兼容了共性需求的整体性服务与治理,和社区微观场景的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与治理。(2)街道数字赋能联结的多层社区治理与服务共同体。上城区数字化信息与资源城区统筹的基础上,鼓励街道数字赋能的枢纽性联结,并推进社区、和社区邻里社群个性化智慧赋能,使团结合作与互动的共同体精神,在街道-社区、社区单元、和社区内部社群的三个层次上,在数字化智慧赋能的合作互动联结中,不断得到体认、强化和参与认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3)智慧联结的多层复合共同体营造社区治理活力。上城区透过上述多层赋能的共同体,借助数字化平台的信息整合、信息载体再造,服务传送与居民参与机制建构等方法,增强城区政府、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居民邻里等多元主体面向社区服务与治理事务的智慧化联结。正是这种增强联结的智慧赋能,才使得城区能够在多层次、多类型共同体互动合作中,回应分散、个性和问题情境多元的社区需求,提升城区社区治理活力与服务品质。
4
结语:智慧赋能复合型未来社区共同体
未来社区发展作为政策倡导的社区模式,蕴含着丰富的政策目标,其中不乏相互之间充满内在张力的目标取向。从本文的研究语境而言,浙江省未来社区试点工作的政策推动中,对于社区作为共同体的发展,与社区作为数字化智慧赋能的治理载体间的有效结合的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内在张力,需要寻求有效的赋能策略,使得未来社区的技术发展,符合社区作为美好生活共同体,促成社区合作与团结的逻辑。从上城区城区探索的实践可以看到,未来社区建设,需要在社区治理的多层复合的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实现技术治理的价值。
首先,未来社区数字化的智慧赋能需要扎根到街道-社区的基层空间。上述上城区的经验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未来社区并非单个社区试点的工作,而是在街道-社区的基础性社区服务与治理的关系营造中,建构智慧赋能的街道-社区共同体的智能化数字信息互动的治理格局。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了街道社区、社区之间和社区内部更紧密的信息共享,互动合作的治理格局,因此,社区作为单个的、相互隔离的居住空间的格局因此被突破。其次,未来社区数字化赋能是向多层空间建构复合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数字化智慧赋能的便利,更多地建构了多层次的互动合作。在社区内部的智慧为平台,激活线上线下的社群互动,在社群的微脑智慧平台与小程序上,社区与居民、社区之间、街道与社区之间,建构了更密切的互动,因而形成多层复合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格局。再者,未来社区数字化赋能是增强联结互动的复合型社区治理共同体。未来社区建设推进数字化智慧赋能,关键在于增强线上线下的互动联结,进而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增强社区互动与合作,突破社区生活的陌生人困境。
参考文献
[1] [美] 阿尔文·托夫勒著.权力的转移. 吴迎春、傅凌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 田毅鹏. 2020. “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 第2期,页8-15.
[3] 蒋俊杰. 2014. 从传统到智慧: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困境与重构. 浙江学科. 第4期,页117-123.
[4] 陈荣卓、刘亚楠. 2019. 城市社区治理信息化的技术偏好与适应性变革. 社会主义研究. 第4期,页112-120.
[5] [德]斐迪南·滕尼斯著. 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林荣远译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8-55、118.
[6] 费孝通著. 乡土中国.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6-11.
[7] [美] 罗伯特·S . 林德,海伦·梅里尔·林德著. 1999. 米德尔敦:当代美国文化研究. 盛学文、马春华、李筱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63-84页.
[8] 郑杭生.2008. 破解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难题. 学习与实践. 第7期,页5-12.
[9] [美] 波斯曼. 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 蔡金栋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3.
[10] Wirth, Louis. 1938. 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July, Vol.44, No.1, pp.1-24.
[11] Stein, N. 1960. The Eclipse of Commun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2] Mellor, J. R. 1977. Urban Sociology in Urbanized Societ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3]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著. 2009. 自杀论:社会学研究. 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4] [英]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著. 2007.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冯钢、刘阳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5] Parke, R. E. 1936. Human Ec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42.(July). pp.1-15.
[16] Liebow, E. 1967. Tally’s Corner. Boston: Little Brown.
[17] Kadushin, Charles. 1966. The Friends and Supporters of Psychotherapy: On Social Circles in Urban Lif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1 (Dec.), pp.786-802.
[18] Laumann, Edward O. 1973. Bonds of Pluralism. New York: Wiley.
[19]Breiger, Ronald. 1974. The Duality of Persons and Groups. Social Forces. 53 (Dec.) pp.181-9.
[20][美]德鲁克基金会主编. 未来的社区. 魏青江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2-28页.
[21] Albert, Sylvie R. & Fetzer, Ronald. 2005. Smart Community Networks: Self-directed Team effectiveness in Action. 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Vol. 11 No. 5/6, pp. 144-156.
▲上下滑动查看
作 者:徐珣
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术贡献:《未来社区智慧赋能的共同体何以可能?——基于上城区的实践观察》一文,从浙江省未来社区发展的政策实践出发,立足一个城区探索的案例,观察数字化智慧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经验路径,并试图从中发现可供借鉴的有效策略。首先,论文对老旧城区旧改类社区的智慧赋能的生活空间嵌入、平台智慧嵌入和多元主体联结等策略,做出有效经验的理论整合。其次,论文强调增强多元主体联结的功能,是数字化赋能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功能取向。再次,论文阐释了数字化智慧赋能复合型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基层结构形态。
徐珣,法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社区与社会组织发展、社会治理、民主治理理论与政策发展研究。
如何借力产教融合提升区域创新发展力,浙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做什么?|之江策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解读】在高水平社会建设中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解读】破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解读】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